《老百姓的中国梦》书籍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9年7月27日,《老百姓的中国梦》书籍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张剑炜、财新网总编辑张继伟出席本次发布会暨研讨会。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捕捉中国梦在当下社会个体中的呈现和反馈,2018年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
“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组组长、本书主编卢迈发布会上表示,从老百姓的视角理解中国梦的实践,是基金会着眼于提升对外沟通交流水平、开展政策研究特别是促进社会公平试点工作所做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由基金会的工作团队和零点有数科技合作,利用春节假期及假期前后的时间做了大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撰写了100多个案例。但限于篇幅,《老百姓的中国梦》一书从这100多个案例中只挑选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生动真实,涉及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群,覆盖了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00后”的年龄层,涉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者、教师、公司老总、公务员、明星教练等各类群体。他们中有的事业成功、顺风顺水,也有的遇到挫折、感觉迷茫;有的对未来充满期待、力争上游,也有的颇感无助、心灰意懒。这些案例如实、生动地记述了普通百姓的梦想、努力和成效,编者读到这些案例,有时会忍俊不禁,有时会热泪盈眶,有时也会陷入沉思。
书中指出,老百姓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尽管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具体路径千差万别,在人生不同阶段追求的梦想也不断发生变化,但人们追梦、圆梦的经历折射出了诸多关于当下中国人梦想的普遍共性。个人的梦想无不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在每个中国人一步步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个人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和努力奋斗,是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的根本内在驱动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实现梦想非常重要。
该书还发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或者更好的教育,也成为大多数个体实现梦想路途上的拐点,教育制度为个人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其中,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对个体命运和社会的纵向流动带来的影响最为突出,比如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招生制度等等。
《老百姓的中国梦》主推荐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在推荐辞中表示,中国梦是宏大的,建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追梦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中国梦也是脚踏实地的,她体现在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老百姓快乐和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个人的梦想和宏大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实现个人的梦想,这就是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发布会后,参会嘉宾共同围绕“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变迁”、“个人梦与集体梦”、“中国梦与美国梦”等议题展开研讨。
如何看待老百姓的中国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认为,老百姓的本质就是平平常常的人,在为自己、为社会不断的去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中国梦最重要的是有改变人生的可能性。这种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露头了。
“过去40年里面,我觉得可能最难得的是,平平常常的老百姓,有了一个改变自己的这种环境。”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认为,老百姓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与权力、财富、精英的生活方式有一定距离的群体。对于中国梦,李小云认为,要引导它的文化,并建设制度。社会流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是正常的。差距总会有,但可以缩小。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和扶贫举措就是在提高社会的流动性,解决社会差距的问题。
财新网总编辑张继伟则认为中国与欧洲相比,没有平民贵族的概念,老百姓总体上更加均等化。这本书中的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阶层的传统认识,以大家都是老百姓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与老百姓的梦想,他认为不同年龄段件的梦想的差别非常大。老一辈的梦想可能只能说是生存需求。而年轻的90后、00后的梦想更多是自我超越,多元化程度高。梦想不能按一个维度衡量。
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张剑炜表示,无论你处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阶层,都是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如果你不去奋斗,梦想也只是空想。中国的硬件飞速发展,软实力需要跟上。社会对钱看得太重了,更多是经济上的竞争,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