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中国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影响评估”课题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召开

 

 

7月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发布了题为“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形势和走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近十年来多项重要改革措施的收入分配作用进行了评估,以期为下一阶段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这项研究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重点课题,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世界银行等权威研究机构十余位知名学者参与了课题研究。

收入分配是当前最牵动中国社会神经的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成就,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到0.3,到2001年攀升到0.45左右,至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被认为是引发经济结构失衡、侵蚀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意识到了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从1990年代开始,特别是2003年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收入分配涵义的政策,如推行均衡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反贫困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等等。那么,最近几年收入分配走势如何呢?上述的这些政策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呢?

该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进入了一个转折期。过去十年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扩大,但是扩大的幅度在趋缓,并在最近三四年趋于平稳。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中占支配性地位的城乡和地区差距近年来有所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人均GDP的基尼系数等指标已经回到2002年左右的水平。令人担忧的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快速扩大,这种扩大主要是由于财产性收入不平等、行业垄断等因素造成的。此外,由于腐败等原因造成了少数人群的极高收入,对城镇乃至全国总体的收入分配差距走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收入分配变化进入转折期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很快步入收入差距下降的通道”,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在转折期,由于城市化、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逆转、地区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推动收入差距下行的力量在增强,但是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在一段时期内仍持续存在,收入差距将在较高水平持续一段时期,然后才走向下降。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未来的政策选择”。

课题研究表明,我国过去10多年来采取的多项制度改革和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效果。包括均衡性的区域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扶贫战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户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开放、土地流转政策、取消农业税和所得税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教育普及在内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城乡二元体制等非均等化制度和政策的纠偏。但是,未来在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社保体系、要素市场化等领域的改革还远未到位。

卢迈认为,“我国下一步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将初次分配作为首要着力点,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市化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实施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结构性减税、中央-地方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的作用。此外,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制度建设,这是收入分配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新世纪以来,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持续明显地下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该课题也专门邀请了拉丁美洲收入分配专家、美国杜兰大学教授诺拉·拉斯蒂格(Nora Lustig)作了专题研究,并请其在会上介绍了拉美国家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