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为汇报项目进展及科学评估结果,动员社会积极参与,让更多农村儿童享有早期养育服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25年1月9日在京举办了“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简称“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
自2024年初项目启动以来,“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在贵州毕节、青海海东两地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地将县域一级的试点扩展到地市级规模化发展,完成新聘人员培训工作,累计为两地超过3万名婴幼儿及家庭提供入户养育指导服务,取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疆吉木乃县“慧育宝宝”合唱
来自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部门,以及来自全国23个试点县区项目的人员代表等约200位嘉宾参加了本次汇报会。会议全面展示了“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海东市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在过去一年中的建设成果,汇报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总体工作进展,并介绍了项目在多个试点地区的干预效果长期追踪研究结果。
湖南古丈县“慧育宝宝”合唱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向与会嘉宾汇报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工作实施进展。自2015年至今,甘肃华池、青海乐都、湖南古丈、西藏尼木、新疆吉木乃试点已实现项目全县覆盖;湖南古丈县自2024年起由县财政全面接手项目运行。当前项目内儿童逾3万人,受益儿童总数已超过6万人。截至目前,“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招募了113位学者和专业人士发起人、17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方晋
在试点层面,过去的一年,毕节、海东两地试点工作提速推进,2024年11月,海东市下辖六个县区政府2024年配套30%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到达县级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县区政府2024年配套资金总计407万元。为支持项目在新阶段的规模化扩张和系统化提质升级,基金会着力建设了一支“阳光起点培训师”队伍。自组建以来,培训师先后赴毕节、海东、森布日等地开展岗前培训约8期,累计培训项目人员近千名。
为进一步提高在项目规模化过程中的实施活动方案规范性、为早期养育领域贡献公共知识产品,基金会自2024年起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正式启动了《慧育丛书 婴幼儿养育指导用书》出版工作,丛书预计2025年正式面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基金会制定实施了全国养育项目信息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强试点工作精细化和制度化管理。此外,项目创新宣传倡导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众科普和培训推广活动。基金会将继续发扬基于试点的循证研究优势,开展项目干预效果长期追踪评估。
展望2025年,方晋介绍了项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新的一年,基金会将继续在示范区内巩固和扩大项目实施范围,确保项目高效提质,并加强评估研究和公众宣传,加速推进政策倡导和成果转化。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功实施的“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规模化升级扩展。我国城乡之间婴幼儿养育照护水平和儿童发展差距很大,农村三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的风险高,而对他们的养育指导服务基本还是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2015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慧育中国”项目,陆续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个县(区)推广,通过一对一入户家访方式,为欠发达农村地区6-36个月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提供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家庭养育指导服务。
为了让更多农村儿童尽快享有高质量的儿童早期养育指导服务,2024年3月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号召包括知名学者、社会组织、企业和媒体在内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形成社会合力和资源整合,为地方和国家级层面的政策倡导提供更为坚实的实践依据。
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伟
在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成果展示环节,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首先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毕节市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0-3岁项目,目前已覆盖8个县、55个乡镇、725个行政村,在岗项目人员1477名,正在为2.3万余名儿童提供入户养育指导,累计受益儿童3.2万余人。
赵伟指出,毕节示范区之所以项目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倡导、毕节市县各方凝心聚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以及一线项目人员团队的倾情付出。毕节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员干预”工作机制下的早期养育服务体系,形成了多元资金筹措机制,试点实施经验具有一定的全国推广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毕节示范区项目实施效果良好,经干预的0-3岁婴幼儿发育迟缓风险大幅降低,早期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此外,项目干预还为家庭和社区带来了积极影响,项目团队97%为女性,她们获得了工作薪酬与学习机会,家庭话语权提高,为毕节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一线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海省海东市副市长 王桂莲
在海东市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成果展示环节,青海省海东市副市长王桂莲首先介绍了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背景及进展情况。王桂莲表示,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代际贫困的阻断、儿童优先发展目标的实现,也事关加快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落地。海东市是多民族聚居的传统农业区,乡村人口占比72.59%。2009年起,基金会与海东市合作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对海东意义重大。
2024年3月,海东市将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建设纳入重要民生工程,以基金会支持与县区政府配套的方式,以打造全国先行试点区为目标,全面启动了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各方合作下,示范区工作快速推进,在多民族聚居、农村人口占比高的地区打造了“早期教育+普惠托育”的“海东样板”,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免费的入户养育指导服务,旨在打破城乡儿童发展差距的壁垒,让农村孩子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桂莲介绍说,海东示范区项目的主要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优化顶层设计,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调度通报制度;拓宽资金渠道,与基金会签订协议,按比例配套资金并争取各级支持;优化项目管理,采用“入户+集中”模式,建立多所慧育中心;提供延伸服务,融合养育+教育;加强队伍建设,与多部门合作吸纳人才并开展培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群众认同。王桂莲表示,自从开始接触入户家访工作以来,她深刻感受到基层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热情。项目自实施以来深受本地区儿童家长好评,为广大的农村婴幼儿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阳光起点行动计划”项目的成果,离不开每一位全国各地早期养育项目人员的付出。为丰富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的维度、展示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经验,会议还邀请毕节和海东示范区的项目人员进行了讲述,包括纳雍县玉龙坝镇育婴辅导员蔡季珊、金沙县民兴街道社区总督导王绍莎、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督导员马桂珍、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家访儿童家长薛艳萍。此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项目主任刘蓓、项目主任和驻毕挂职人员摩瑟伊萝也做了个人分享。项目人员以小见大,从自身工作的实践经历出发,分享了示范区建设的心得收获、成长体会和未来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都阳
多位学者和专家从科学研究角度参会发言,系统介绍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科学依据、政策意义和效果评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都阳认为,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的早期发展项目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毕节作为中国生育率较高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儿童早期干预意义重大,不仅契合儿童发展窗口期,而且顺应了公共政策转化需求。毕节示范区的干预模式具有系统性集成特点,涵盖了儿童从出生到就业的全周期。都阳指出,毕节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汇聚了多方面经验,提供营养、健康等系统干预,形成了各级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形成网络化模式,针对全周期无缝衔接干预,凸显了因地制宜、协同推进的优势。基金会在毕节项目的独特性在于其规模非常宏大,远超国际同类项目,而且多层级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极具中国特色,可推广性非常强。都阳介绍说,儿童早期发展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性,不仅儿童自身人力资本受益,干预还具有改善家庭养育观念、提升女性地位等综合收益。然而,目前虽然把项目实践转化为公共政策迫在眉睫,但是任务艰巨,需要深入思考解除制约因素,加大政策倡导力度。
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 金春华
2024年11月24日至12月12日,基金会采用《儿心量表2016版》对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0-3岁儿童早期养育项目儿童以及即将进入项目的儿童进行普测。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等方面支持下,完成了约1.8万名儿童的测试。
基于此次测评,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金春华汇报了毕节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测量的最新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毕节样本儿童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人群占比接近常模,优秀和良好水平人群占比偏低,中下及偏低水平人群占比高于常模。从公共卫生角度看,项目抑制了儿童发展水平正态曲线向左偏移,意义重大。毕节示范区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儿童发育水平良好和中等水平占比均优于非干预组,发育迟缓低于非干预组且低于常模,干预组正态曲线有向高趋势,且曲线向左偏移被抑制,显示出干预具有显著效果。项目的直接效果是儿童早期发育迟缓检出率降低,有助于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对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时间越长、干预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金春华表示,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具体道路探索过程充满艰辛,但是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杜智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杜智鑫介绍了毕节儿童发展示范区的情况。毕节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问题突出,困境家庭较多,婴幼儿照护人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多年来,基金会在毕节地区深入开展“慧育中国”和“阳光起点”等干预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测评显示,干预乡镇的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发展领域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儿童。在困境儿童方面,项目干预提升了留守儿童发展水平,缩小了困境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发展差距,追踪研究进一步表明,这种早期干预的效果可以延续到学龄阶段。
杜智鑫认为,毕节示范区的成功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项目干预提升了家庭养育环境,引导养育人从理念到行为层面的改变,促进了婴幼儿家庭对养育的投资;另一方面,项目还改善了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对本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事业带来了正向影响。经过成本效益推算,家访入户服务优势明显,与目前广泛推行的托育服务相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同时可以创造大批本地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县域消费。最后,杜智鑫倡议毕节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示范区,建议中央设立专项资金整合资源,组建高质量养育队伍,并提议在毕节择机举办现场交流活动,邀请欠发达地区代表参与交流,广泛宣传推广试验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 陈思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陈思以基金会在湖南古丈县的试点评估结果,作了题为“早期教育干预对农村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长期影响研究”的报告。报告以该县“一村一园”项目为例,评估了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基金会项目儿童在早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干预组儿童幸福感指数远高于其他学前教育服务类型儿童,在投入、坚持、乐观等维度表现突出。此外,干预组儿童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更高,自尊发展优于对照组儿童,而且抑郁倾向在各类别中处于较低水平。陈思指出,儿童早期干预对其社会情感能力有多维度的积极影响,且可持续至13-15岁青春期。积极的早期发展引导干预,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古丈县地处湖南的偏远山区,是基金会评选的“阳光起点示范县”之一。2012年,古丈县与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合作,启动实施了湖南省首个3-6岁阶段“山村幼儿园”项目,县级学前教育普及率从44.1%提高至92.8%。2018年,古丈县启动实施了“慧育中国”项目,为村里6-36个月婴幼儿提供每周一次的入户家访服务,累计受益儿童2431人,累计入户辅导服务时长约11.7万小时。2024年4月,古丈县人民政府正式接手慧育中国项目,每年为上述两个项目安排400万元财政预算。在多方的合作努力下,古丈县现已兴办了“儿童慧育中心”,由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育婴辅导员,利用县城幼儿园的闲置场地,每周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和集体游戏活动,将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从农村延伸到城镇低收入家庭。
方晋代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项目能取得今日的社会影响力,离不开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以及社会各界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
“阳光起点行动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得到了113名个人发起人的鼎力支持。项目还获得了17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人的慷慨捐赠,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力拓集团、安利公益基金会、贺理士嘉道理爵士国际基金会(香港)、安达保险、博世中国、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东公益基金会、杭州白贝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金盛丽达科贸有限公司。
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冯丹云
2024年,部分发起人和企业代表深入毕节、新疆项目等地方实地考察了项目的发展、进展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乡村儿童真正的生存状况。项目还组织了两次各地的育婴辅导员走进清华、北大与发起人的对话活动。
在发起人倡议环节,数位代表分享了自己加入项目的初心和倡议,包括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院长陈宗胜,清华大学医疗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朱旭峰,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丹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原党委书记蔡建华,以及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文等。
此外,在数字化浪潮的助力下,公益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支付宝公益、阿里巴巴公益、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字节跳动公益等平台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提供了支持,目前项目已收到154名月捐人和百万人次爱心网友的捐赠。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卢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过去一年,项目在经费筹集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巨大支持。很多发起人最初之所以决定支持项目,是因为基于对基金会的信任和对基金会多年来工作的认可;也有人是因为高度认同这个项目的意义,同意从儿童早期做起、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社会公平,认为这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回顾“阳光起点行动计划”一年来的情况,卢迈指出,在项目实施成果方面,今年工作取得巨大进步,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至覆盖3.2万在访儿童,同时项目人员队伍壮大、地方政府投入增加。为深入了解示范区建设效果,基金会还与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了1.6万名毕节儿童的儿心量表评估,积累了系统性经验。下一步,要总结好项目经验,加大公众宣传倡导力度,提高项目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推动把儿童早期发展入户指导服务纳入财政部“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等有关政策框架。
众人拾柴火焰高。卢迈认为,“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主导推动、农村妇女和家长积极参与、爱心人士与企业支持、研究机构助力、媒体宣传以及基金会团队努力等多个方面。他表示,希望未来各方力量能加大投入,形成更大合力,为中国儿童的光明未来、为我国积累人力资本,早日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