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记 | 一次“特殊”的博智宏观论坛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基金会同事们围绕疫情、发挥所长从不同角度支持国家抗疫。
“疫情日记”栏目讲述的是基金会同事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自己的故事。
讲述人:徐晓龙 基金会博智宏观研究小组
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企业停产、物流停运、部分行业停摆,都对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北京的街头
人们的生活也因为疫情而受到了影响。春节以来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小区门口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严格的出入检查制度,人们自觉宅在家里工作、学习。
现在,抗击疫情依然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任务。而如何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也是博智宏观论坛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博智宏观论坛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承办的研究型平台。
成立四年半以来,我们坚持每月召开研判例会,结合季度、年度讨论会等,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长期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我们的目的,是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为政府和市场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线下博智宏观论坛研讨会现场
春节过后,眼看着马上就要到召开新一期月度例会的日子了。但彼时疫情依然严峻,聚集各方开会不是一个好主意。
该怎么办呢?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老师在博智的专家讨论群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博智能否展开一次线上研讨会,大家在线上一起讨论交流?
“好建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方晋秘书长立马回应。这个建议也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博智宏观论坛召集人刘世锦主任的支持。
说办就办,这一期特殊的博智宏观论坛,就这样敲定下来。而具体执行就落到了博智宏观研究小组头上。
这是博智论坛第一次在线上开展。加上筹备组织时间短,对于我们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2月12日,决定召开线上会议当晚,小组内就组织探讨了各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如何既维持线上发言秩序,又保障专家们充分讨论?
如何远程为参会专家提供软件安装和使用方面的帮助?
如何在线上进行与会人员的身份识别?
参会专家众多,如何在让专家们充分表达的前提下保障时间节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无数次试验和讨论,直到正式会议开始前一天,甚至会议开始前一个小时,仍在部署各种应急措施、协助嘉宾调试设备。
往期博智论坛筹备现场
本次论坛主题为“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短期对策和中长期改革”,我们的计划是深入探讨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2月13日(周三)上午,邀请工作正式开始。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我们在博智宏观论坛专家微信群中发布了会议安排和自愿报名的通知。
没想到,短短一小时内,即有30余位专家学者报名参加。
截至当天晚上,共计70余位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报名听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等23位老师确认发言。
出席2月15日博智宏观论坛专家名单
我们高兴的看到,比往日更多的专家表示非常希望参加这次线上论坛,一些老师表示自己虽然不准备发言,但是很想听听其他专家学者的看法。
我认为,出现上述积极回应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者大家对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一主题非常关注,二者也说明了专家们对于博智宏观论坛的信任。
成立四年多以来,我们一直专注做好手头每一项工作,希望能维持博智论坛高水平闭门研讨的传统。
愈是危难或困境之时,愈能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品质。令我意外的是,我们的工作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经受住了考验。
2月15日,正式开会的日子终于到了。这是博智宏观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绷紧神经的一天,我们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会议开始时间是下午两点三十分,但从12点开始,就有专家陆续登入会议室,在我们的协助下进行设备调试。
一些互相熟悉的专家,也就通过摄像头在我们的虚拟会议室“相遇”了。
因为长期在家研究,专家们看到熟悉的面孔也分外高兴。会议前,就有多位专家通过视频相互打了招呼,问候彼此的近况。
不过,由于此次会议参加人员较多,视频卡顿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决定采用音频的方式接入会议。
往期博智宏观论坛线下会议
2月15日下午两点半,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正式开始。
我很高兴的看到,在主持人方秘书长的把控下,整场语音会议时间节奏非常好,专家们有条不紊地依次发言,可谓是信息质量高而密集,整个下午满满的都是干货。
当然,从会议组织的角度看,会议进行中也不乏一些小插曲:
几位专家忘记打开麦克风,轮到其发言后大家都听不到,好在通过远程操控,负责技术服务的同事能马上帮助专家打开麦克风;
有些专家是第一次使用远程会议软件,误点了共享屏幕按钮,我们私下给这些专家发送了短信提醒,并协助他们关闭相关功能;
一些专家遇到手机设置原因听不见声音的问题,我们也一对一协助解决。
这次会议的讨论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晚上6点多会议正式结束。这一天,我虽然有一些忙碌,但感到特别的满足。
更令我们满足的是,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期线上论坛效果相当不错,信息密度和讨论效率甚至比线下还要高。
翌日,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新浪财经、中国经济网、财新、经济参考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媒体陆续发布报道,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此后,我也看到很多研究机构采用线上模式开会研讨,为疫情防范和应对建言献策。
博智宏观论坛举办的宗旨之一即是探讨重要前瞻性、战略性议题,为有关各方决策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我看来,上述对政策的微小推动就是对博智论坛全体成员们最大的褒奖。
其实,所谓一场“特殊”的博智论坛,只是我们在特殊时期所做的一次突破和尝试。
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真正内部、高水平、高质量的交流与讨论平台,对外输出有政策价值的内容观点,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