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疫情日记 | 我读了基金会给幼教志愿者老师们的一封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基金会同事们围绕疫情、发挥所长从不同角度支持国家抗疫。


“疫情日记”栏目讲述的是基金会同事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自己的故事。

讲述人:曹艳

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2009年“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启动以来,一直从事该项目工作。


最近,疫情使山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不能如期开学。


基金会山村幼儿园项目组同事开会讨论后,决定充分利用山村幼儿园公号平台,表达对志愿者的关心和支持。


有了概念之后,我的同事天雪很快起草了一封给志愿者的信。从疫情期间做好自我防护到对幼儿家庭亲子活动指导,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看到信后,我的同事博姣作为公众号运营官,提出了由我把信朗读出来的建议。确实,相比把信直接发出来,把信读给志愿者更能有温度。


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家办公,为了避免孩子的干扰,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反锁门。


对着电脑上的稿子先试读了一遍,发现还真不是对着文字直接读出来那么简单。从文字到语速、到感情,好多的细节需要注意:

“亲爱的山村幼儿园志愿者老师们,首先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不知不觉,我在基金会负责山村幼儿园项目已经十年


2009年,基金会在乐都实施山村幼儿园计划,在村里为孩子就近提供上幼儿园的机会。2012年,项目第一次向全国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项目并参与进来。


曹艳与乐都的孩子们


还记得两周前,我从财务部刘主任整理出的第一季度项目捐赠表,一眼就又看到那位不曾谋面,却坚持了8年的捐赠者的名字,还有其他几个支持我们多年的个人和企业,内心一阵温暖。


即便疫情肆虐,他们的爱心依然没有缺席。这份信任,不容辜负。


其中一名来自深圳的爱心人士一捐就是八年。每年3月前后,准时汇入2.5万元。


这2.5万元维持一个幼儿班一年的运行开支。贵州松桃是全国推广后的第一个项目点,2.5万元用于松桃县世昌乡木厂村的山村幼儿园,连续支持了3年。2015年,铜仁市总结松桃县经验,将山村幼儿园从100所拓展到2005所。


在邮件征求捐赠人意愿后,2016年的2.5万元捐款,用于古丈县默戎镇桐木幼儿园。2018年,古丈县政府接手项目后基金会继续支持质量提升。


如今,在疫情期间,如期收到第8年善款,计划用于新启动的酉阳县。山村幼儿园这些年先后推广到全国11省30个县,每年覆盖数偏远从村十万儿童。2.5万善款和所有捐赠人的爱心,随着项目洒到更多地方。


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我逐渐成熟,开始能够把握好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也更好的理解我所从事工作对山村孩子们的重大意义。


2019年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我很荣幸获得了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奖,参加了庆祝祖国70周年阅兵仪式,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2020年会以这种方式开始。


还记得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的爆发,原本喜庆热闹的春节变得异常冷清。大年初四,我突然收到两条消息。


一条是库丽努委员的微信消息。


库委员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地委委员,因为基金会在当地开展的一系列儿童早期项目而认识并成为我们的老朋友。简单拜年后,库委员说,她从年三十到现在都在防疫一线,现在一线很需要防护服


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此前几天,我都在关注武汉的疫情,潜意识里觉得,地处祖国最西北的阿勒泰应该是病毒鞭长莫及的世外桃源。库委员告诉我,因为在临近地州出现确诊病例、本地还滞留了大量游客,阿勒泰面临巨大防控压力。


我的第一反应是,基金会应该尽己所能帮助阿勒泰度过难关。不过,另一条来自长期支持我们开展山村幼儿园项目的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的公益伙伴京悦的消息给我带来了物资捐赠方的真实信息。


京悦问我,说基金会有没有针对疫情开展的项目,他们打算向疫区捐赠电工工具设备和家电类物资。原来,此刻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武汉,各种防疫物资也都优先满足有疫情的地区。


一天内围绕疫情收到的两条物资供、需信息,虽然并不匹配,却可以看到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范的愿望和基层还没有被关注的防疫需求。


此刻,儿童中心的工作群中,领导和同事们正积极讨论围绕疫情基金会可以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自2009年以来,基金会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相继开展的山村幼儿园、慧育中国等社会试验,和地方试点保持着密切联系。疫情发生以来,同事们也积极关注试点县情况,陆续收到地方政府亟需防疫物资的信息。


另一方面,多年承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为基金会带来很多企业合作伙伴。


讨论过后,我们明确,要把企业的爱心最大效率地对接到有需求的基层和农村地区,是基金会独特的优势


由此,基金会开始向农村防疫方面发力,全力为项目试点县提供物资支持。


图片为遂川、井冈山、桑植、乐都、会宁、西畴收到防疫物资



我对接的第一批物资是史带捐赠的医用防护口罩。方秘书长再三叮嘱,在这个阶段防疫物资要用于地方一线医护人员。


大名县当时已有2例确诊病例,我向县人民医院了解物资需求时,医院负责人许院长发来几条简短的信息:


谢谢,需要防护服和隔离衣,需要口罩。


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象出他们的迫切和忙碌。为了把物资尽快送到一线,接收到口罩的第二天,我们的办公室主任驱车9小时将1万个口罩送到了大名。


收到物资后,许院长发来一条依然很简短的信息,却让我浑身暖洋洋:


当务之急,雪中送炭。


求助物资中,口罩的缺口最大基金会领导和同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可靠的货源。从事医疗设备销售的同学把我拉入两个几百人的医疗业务交流群,让我留意有无相关信息发布。


潜水数日,看到的多是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之间做有限的物物交换,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偶尔有人发布出售信息,也从不公开报价,不过据说价格都是以往的几倍。既没物可换,也无钱可买(基金会物资采购,需要有严格的财务手续和市场比价,采购价格合理是基本要求),只能无奈放弃。


向各县了解疫情时,青海乐都教育局张永鹤副局长给我发来一份物资需求:


红外线测温枪203把;一次性橡胶手套1000双;一次性医用口罩,需求量很大,货也很紧缺。


乐都是最早和基金会合作开展儿童早期项目的地方,从最初一个志愿者负责2-3个村庄的走教点,到一个村庄固定教学的走教点,山村幼儿园在这里不断发展成熟并向中西部更多地方推广。


这些年的合作,我和乐都结下很深的感情。特别是项目刚启动那几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过去1-2次,比回老家频繁多了。



虽然把乐都需求反馈到了基金会,但综合各种情况,额温枪和口罩一时半会儿是没辙了,即便能筹到,也会先保障疾控和卫健。


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想到手套也许没那么紧张,本能地去了某宝,预约并最终成功购得一批手套寄往乐都,希望多少能帮到一些。


3月12日乐都慧育项目办收到口罩


最近我潜水的医疗业务交流群里活跃很多,时常有数量可观的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出售,同时光明正大附上价格信息。很明显,全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控物资产能也上来了。




不知不觉,我已在桌边沉思了很久。这封信不仅是基金会项目组对志愿者老师的祝福和支持,也寄托了我对山村幼儿园深厚的感情。


一切准备就绪,我重新整理好思绪,拿出手机开始录音。


录了几段,语速非快即慢,语气要么太正式要么太家常。这时候,一岁多的孩子又开始喧闹,隔着一道门还是能听到录音里清晰的背景音。安顿好孩子,终于能一气呵成把志愿者的信录制完成。


请戳链接:致全体志愿者老师的一封信


我放下心,松了一口气。疫情这一个多月我都在家办公,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一岁多的孩子虽然不能出门玩耍,每天的心情却非常好。想到我们山村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多半都是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能见到父母的机会很有限。


这次疫情,导致很多人无法及时复工,学校延迟开学,但对这些孩子来说,反而是很难得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日子。



感谢你们的陪伴


感谢扎根在农村的3000多个志愿者,在更多的时间里,是他们陪伴着孩子们成长,给予孩子情感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