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一村一园:梦想与希望在这里生长

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解决学前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0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通过在村一级设立山村幼儿园,为欠发达地区3-6 岁儿童提供低成本、保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


截至2020年底,项目覆盖11个省(自治区)的31个县,设立山村幼儿园3000多所,累计受益儿童20余万。


2012年11月,“一村一园”在吉木乃县全面落地实施。


哈萨克族女孩胡热来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吉木乃县强德珠尔特山村幼儿园里,四岁的胡热来身着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热情洋溢地在台上表演着节目。


然而去年的她,还是个内向、腼腆的孩子。去年九月刚刚入园时,胡热来既不和小朋友玩耍,也不敢和老师交流,这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而感慨。



2017年,胡热来的哥哥被诊断出白血病,两年多病情基本稳定,但去年夏天又显露出复发迹象。在乌鲁木齐市级的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负担后续30万元的治疗费,哥哥被带回吉木乃县家中,每月去哈萨克医医院输血。目前家中主要靠低保和爸爸打零工获取收入,有存款3万。


照顾哥哥和筹集医药费占据了胡热来父母大部分的精力,无暇照顾胡热来的他们只好将她寄养在姥姥、姥爷家。也因此,胡热来三岁时未能按时入园。在其他小朋友互相追逐打闹的年纪,胡热来的身边却缺少了同龄人的陪伴。


2012年11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吉木乃县政府合作,在吉木乃县开展山村幼儿园项目。


吉木乃县前教育局局长王志电脑里有一张表,上面记录着县里没上幼儿园小朋友的家庭信息和联系方式。“我们当时挨家挨户询问入园情况,不能让一个孩子被落下。”


截至目前,吉木乃县共设置16所村级幼儿园片区,覆盖了全县41个行政村。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1年的70%增长到2017年的100%



去年入园的胡热来就是其中之一。


迟到的幼儿园生活对胡热来而言是新奇的。白天,她在这里学习、玩耍,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还会给爸爸妈妈唱自己新学到的儿歌。在老师的鼓励和同龄孩子们的陪伴下,胡热来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


除了胡热来,这所山村幼儿园里还有23个孩子。他们来自回族、哈萨克族、汉族,父母有些是农民、牧民,有些则与胡热来的父母一样,为了生计在外打拼。


山村幼儿园的园长是一名同样叫作胡热来的年轻教师。



 

2015年,19岁的胡热来从新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来到强德珠尔特村山村幼儿园任教。


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如今成为幼儿园园长的胡热来承担着比以往更多的责任。面对着24个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孩子,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组织诸如讲故事比赛、唱歌比赛、跳舞比赛、红歌比赛等活动,力图以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帮助每个孩子成长。


山村幼儿园将更加优质的教育带到了山村和边远地区儿童的身边,不仅帮助孩子们更健康、更全面、更快乐地成长,也让他们在这里早早种下心底那颗追求梦想的种子。


在幼儿园“职业介绍”的背景墙前,小胡热来用尚不十分流畅的普通话坚定地说道:“长大了我想当警察或医生。”


不只是胡热来,强德珠尔特村山村幼儿园里的二十四个孩子,都在幼教老师的关怀中一天天成长。


幼儿园里,常常能见到他们载歌载舞的身影和阳光的笑容。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小胡热来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或医生,而更多孩子,也会以山村幼儿园为起点,让心中的梦想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