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营养改善计划,好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该计划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基层学校是否了解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能给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带来什么?如何把好事做好,让营养补助不打折扣?

  11月24日,国务院召开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此前的10月26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提出: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

  基层的学校是否了解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能给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带来什么?如何把好事做好,让营养补助不打折扣?记者近日采访了学校校长、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从他们的角度近距离感受营养改善计划。

 学校:孩子们能多吃点肉了!

  “一补”提高后,营养餐的质量肯定能上去,我们能给孩子们多增加一些肉,孩子们能吃得更好一些。

  “现在孩子们能吃饱,数量有保证,但是随着物价上涨,质量可能差了一些。营养改善计划出台后,我们的质量就能上去了!”青海乐都县中坝藏族乡中心学校校长华增福说。

  今年4月份以前,华增福每隔20天就会惦记一件事儿——哪个年级的学生该交面粉和土豆了。80斤土豆,30斤面粉,2斤清油。这是中坝藏族乡中心学校寄宿生每个学期都要缴纳的实物。为了防止土豆和面粉存放时间久了变质,学校以20至25天为周期,让学生分批缴纳。到了交实物的那几天,学校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忙上3个多小时,检查质量,过秤,写上学生名字,放入面粉袋,登记,入账。交实物的原因是国家拨款以2007年寄宿生人数为基数,这几年寄宿生人数逐年增加,“不够吃”。

  青海乐都的情况今年三四月间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大反响。财政部门在核实情况后,按最新人数拨款。“4月20日之后,学生们就不用交面粉、土豆和清油了。”华增福说,中坝藏族乡中心学校现在有7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411名,初中生289名。寄宿生397人,每个月学校收到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有3万多元。

  生活补助齐全了,学校和乐都县兴农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配送合同,由兴农公司配送原料。“兴农公司的价格比市场价格要低一些。”华增福说。每周兴农公司送一次菜,大概有1500斤土豆,300斤蔬菜和150斤猪肉。

  学校由5位老师组成的验货小组,负责检验数量够不够,质量达不达标。

  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后,如何保证营养补助不打折扣?如何监督,把好事做好?

  华增福说,学校选择的配送公司都是经过法定认可的正规经营公司,目前学校每周从兴农公司采购的食物都需要在全校公示,厂家有出厂单子,上面有食物价格,学校还有验收单子。学校拿着单子到教育局,教育局验收合格后直接拨款给兴农公司,学校不经手钱,只负责验收食物。

  如果物价波动,当月食物的总价与国家拨款不一怎么办?“学校的订货单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华增福说,“当月有结余的话,就下个月接着吃。学校就会考虑下个月再多买点肉或者其他食物。”

  华增福还不知道中坝藏族乡中心学校会不会成为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的试点学校,但是听说“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后,华增福说:“质量肯定能上去,我们能给孩子们多增加一些肉,孩子们能吃得更好一些。”

 教育局:试点县学生每天额外增加3元?雪中送炭!

  我们的校长经过党的多年培养,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孩子们吃饭钱是“高压线”,碰不得!

  和陆振立联系的时候,他正在为菜价发愁:“五六月份的猪肉是每斤8-9元,现在猪肉已经涨到每斤15元了!”猪肉的价格近乎翻番,但是孩子们吃饭的钱还是那么多,怎么能不愁?

  陆振立是广西都安教育局纪检组组长,负责监管全县学生营养餐。这可不是随便挂个名就能算数的。今年3月媒体报道以后,“黄豆蒸饭”几乎成了都安县寄宿制小学生食谱的代名词。都安县也开始全面推进小学生营养餐项目,每天每位小学寄宿生补助0.5元,加上原有的3元,每位寄宿制小学生能有3.5元的生活补助。

  但每天用3.5元做三餐可口且营养合理的营养餐,这需要多大的智慧!都安县借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在三只羊小学开展“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经验,在保证学生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实际的营养食谱:早餐1元(米粥或面条)+中餐1元(一个鸡蛋或一份青菜)+晚餐1.5元(一份蔬菜和一份肉)。

  “我们的校长都成‘巧妇’啦!”陆振立说。各个学校各显神通,与周边菜商、农户签订供菜协议,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但是随着物价上涨,让每所学校都做好“少米之炊”实属困难。陆振立尝试和家长做工作,能不能家长也每天补1元钱?但在这个国贫县,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较低,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而当年都安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29元,远低于平均水平。从有限的收入中,哪怕每天拿出1元钱,很多家庭也负担不起,家长拿不出来。

  都安拉烈小学的寄宿生比较少,只有89名。在一次寄宿生家长会上,校长覃锦玉和家长沟通是否愿意每天再出1元钱,提高学生伙食,家长们主动表态:“反正是‘补’进孩子肚子,我们再补上1元吧!”10月中旬,家长蓝凤娟来校看到儿子饭盒里的荤菜,笑个不停:“告别黄豆蒸饭,这可比家里吃得好多了!”

  但是陆振立仍有些无奈:“有时候肉不够吃,就只能用碎肉机绞碎了给孩子们分,因为做成肉块或者切肉丝,就不太好分了。”

  “如果小学生‘一补’提高到4元就太好了!”陆振立说,他还没有看到最新文件,但是从报纸上知道广西有29个试点县。确认“一补”每生每天提高1元后,陆振立发自内心地高兴和激动起来。他几乎不敢相信,试点县每天还会有额外的3元营养膳食补助。“真的是额外的吗?真的是不包括在‘一补’中的?”陆振立不放心地问了好几遍。

  如何保证营养补助不打折扣?陆振立说,这个没问题。陆振立介绍,每所学校都成立了包括学生和家长在内的监督小组,一般有9人,其中家长两人。学校每周都公布菜谱,接受师生、家长的监督。同时县级成立了监督领导小组,教育、财政、卫生、审计、药监、纪检等部门不定期到学校抽查,把学校的购物底单、发票拿回来细细审查。“不能排除全国没有一例,但是我们的校长经过党的多年培养,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我也经常和校长们说,孩子们吃饭钱是‘高压线’,碰不得!”陆振立说。

 专家:多部门协作实施好计划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只是开始,吃饭涉及如此多的孩子,也涉及很多环节,一定要扎扎实实落实好。

  “好事要办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近年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直在关注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并于2007年启动“农村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2010年5月至10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前往青海、宁夏、云南、广西四省区的乡以下的寄宿制小学调研学生营养餐,最后完成的“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供餐、营养与寄宿生生活补助状况”调查报告,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直呼吁国家需要把贫困地区营养改善纳入公共政策,并作为国家战略,也呼吁中央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增强营养意识,提高补贴标准。

  听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其中有专项营养膳食补助,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卢迈感到很欣慰,好事办好是他的期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只是开始,很多惠民工程,有的起了很好的作用,也有一些出现了挪用经费等问题。吃饭涉及如此多的孩子,也涉及很多环节,一定要扎扎实实落实好。”卢迈说。

  卢迈说:“全社会都要全力支持教育部门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食堂也需要时间,很多问题的完善也需要时间。制度要更合理、更科学。社会要加强监督。把钱用在孩子身上,保证吃到孩子嘴里。教育部门要保证食品安全,加强财务纪律。希望家长能理解、支持教育部门。”

  卢迈有一个担心:这么多人就餐,即使食堂按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规定建起来了,厨房符合卫生标准,也难保不出现一例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也成为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推进学校就餐的“拦路虎”。卢迈说:“社会要理解,家长要支持学校就餐。不能形成讹人、损人的文化,不能小学生、中学生出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断地找学校、找教育部门,不断要求赔偿,这会影响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卢迈觉得,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推进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社会严格监督。

  卢迈认为,要落实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多部门合作。“学校供餐和学生的营养保障,不仅与财政和教育部门有关,也涉及到农副产品供应、卫生监管、合理膳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立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在学生营养问题中的责任,通过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履行国家对贫困学生营养问题的责任,保障贫困学生健康上学。”卢迈也呼吁,对家长、学校老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营养宣传,提高社会对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共同落实好营养改善计划。

Copyright © CDRF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15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545号

技术支持:东奥教育集团

友情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