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界面新闻:学生营养改善计划9000多所学校近半数营养餐不达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5年之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昨日发布对百县9200余所农村学校的营养餐情况监测数据显示,仍有近半数学校的营养餐未能“基本达标”。


自2011年起,国务院在部分贫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迄今,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590个县加入试点,覆盖13.4万所学校。目前,由中央财政支付的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每天有3300多万学生受益,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591亿元专项资金。


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立的“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其监测覆盖13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县的9200余所学校。数据显示,这些学校的学生营养不良率已由2012年的18.5%降到2016年的15.4%,但仍高于2012年全国6岁~15岁儿童营养不良率12%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监测数据显示,48%的学校营养餐在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两种微量元素等方面未能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不达标问题包括含丰富蛋白质、钙、维生素A的食物供给不足等,如63%的学校盐摄入量明显高于推荐量,钙摄入量达标的学校仅占全部学校的14%。


“部分地区对学生营养改善的意义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执行效果也参差不齐,有的还比较差。甘肃、湖北、湖南等地一些学校仍在采用课间加餐的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在昨日发布会上指出。教育部党组成员郑富芝介绍,目前实行食堂供餐的试点学校比例已达到71%,国家试点县已达到76.6%,比2012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目前,学校营养餐的主要供餐模式为食堂供餐和课间加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该专项研究报告指出,需尽快“全面实现食堂供餐”,让国家膳食补助统一用于为学生提供午餐。报告指出,课间加餐主要采购包装加工食品分发给学生,这类食品营养含量不足食堂提供午餐的三分之一。该模式亦存在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风险,使得政策的营养改善效果和扶贫效果都不明显。


“我们县整个小学阶段通学生比例超过60%,就是不在学校吃饭、住宿的学生。县里供餐模式有食堂供应正餐、牛奶加X模式、课间加餐套餐这几种形式。”湖南省宜章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雄军向界面新闻介绍:“县里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以食堂供餐为主,村小几乎都采用的是套餐。因为村小学生数量有限,而且学校和家很近,孩子一般都在家里吃饭,在村小建食堂供正餐不具备现实性。”


刘雄军表示,宜章县接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共计7.44万人,覆盖三百多所学校。“学校对肉、米、油、盐等大宗食材进行集体采购,以县里为主统一招标、采购、运送、分发,学校将需要的食材报给定点采购的供货单位,一些蔬菜时令菜学校就自行采购。”他说。


除了以刺激生产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采取食堂供餐模式还被视为拉动当地农村人口就业。采取食堂供餐模式的县雇佣食堂工勤人员,这些工勤人员基本来自当地农村。报告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营养改善计划配套经费,调查筛选出的20个阳光校餐优秀县都通过地方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来为营养改善计划提供配套资金,包括支付工勤人员工资、承担食堂运行经费等。


“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说,学校食堂工勤人员的工资应该由政府买单,但目前政府无法买单,因为大部分都是贫困县,承受不起。”华中地区一座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的全国贫困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当地如以1:100的比例配齐食堂工勤人员,估算一年需920个左右工勤人员,而现有财政供请的工勤人员还不够150人。


“按农村最低工资标准,每个月1500左右,一年10个月,按人数算一年需要1100万的开支,对于一个国家贫困县而言,这是很难承受的一笔开支”,他表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议我国加快学生营养立法,为政策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对校餐规范、出资责任、问责制度、信息公开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建议,应将儿童营养改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战略,将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效果、贫困家庭受益情况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整体部署并进行考核。


“如果国家宏观政策没有通过专项或其他工程往下推的话,通常很难引起足够重视。现在有些地县乡层面政府干部对主要文件内容都不很清楚,政策传播还是存在问题。”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表示,教育组合拳项目需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畴,各级党政部门有直接监督监测的责任,还需要民间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共同参与监测。


(来源:界面新闻)


Copyright © CDRF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15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545号

技术支持:东奥教育集团

友情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