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城市群是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关键抓手

2022年4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第二期《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作报告发布。


《报告》分析了中国12个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其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区域一体化测量方法ACEP指数(A经济集聚度、C区域连接性、E经济均等化、P协同平滑度)对中国12个城市群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进行持续的跟踪分析,并对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出八大建议。


议由研究一部主任李帆主持。万通发展、中信资本、阿里巴巴、复星、可口可乐等机构代表,广州市、湖州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负责同志应邀列席会议。


《报告》指出,2020年,12个城市群GDP(现价)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4.6%(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


人口向城市群集聚趋势仍在延续,但速度趋缓。12个城市群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份额从2006年的61.5%上升至2019年的64.8%,2020年人口份额略有下降(0.2%)。2006年-2020年,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四个城市群是珠三角(66.1%)、长三角(22.6%)、山东半岛(18.7%)和京津冀(14.4%)。


2019年,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是货运量最大的两个城市群,分别超过了70亿吨和50亿吨,珠三角和京津冀也超过30亿吨。


2006-2020年间,除京津冀的人均GDP基尼系数有小幅(2.3%)扩大外,其余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均更加均衡,显示出城市群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


《报告》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取得进步,但不同地区一体化水平及速度存在差异。


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体化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群。珠三角一体化水平于2013年提速,并在2015年超过长三角。但2016年起增速略有放缓,而同期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加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长三角反超珠三角。


山东半岛和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初始水平高,但增长较为缓慢。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成渝、长株潭、武汉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势头较好。关中城市群2007-2019年一体化水平平均增长率居首位(8.9%),成渝城市群居第4位(7.1%)且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实现2.3%的增长。



对2007-2019年不同城市群ACEP指数变化贡献率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多数城市群经济集聚对一体化指数提升贡献最大,区域连接性的提高次之。


各城市群推动一体化的政策效果显现。2017-2019年,ACEP增长率有所提升,增长率分别较2016年高2.3、1.9和4.1个百分点,这一提振可能反映出城市群发展导向不断强化的效果。


《报告》认为,应将城市群地区作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关键抓手,充分发挥城市群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中的作用。


城市群一体化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自主流动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要更加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南北经济平衡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重点是补足安徽板块的短板,同时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


报告还建议,以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为支撑引领东北振兴,巩固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群崛起的良好势头,提升新型城市群地区的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群发展韧性。


俞建拖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占全国经济四分之三的十二个城市群均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显示出经济地理规律的强大力量;人持续往大城市群地区集中,显示出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人就要往生产率高、要素回报高的地方流动。


他认为,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上比较成功的典范。不仅中原城市群在一体化方面表现较好,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也有较快提升,这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值得注意的可喜变化。


本期《中国城市群一体化评估》报告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第二期系列报告。201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第一期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期报告保持12个城市群157个地级市的范围,测量2006-2020年一体化水平。考虑到各城市群数据可得性以及跨年度比较的一致性,本期一体化评价在指数构建和指标上都进行了优化。从结果看,各个城市群一体化指数得分趋势保持一致,反映出指标体系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