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山乡巨变:“山村幼儿园”的古丈5年

“山村幼儿园计划”在古丈推行的五年,是古丈贫困山村幼儿学前教育由无到有的五年,也是贫困山区幼儿早期发展有效模式和途径探索的五年。如今,湘西自治州开始全面推行“古丈经验”,那么全省、全国,还远吗?


湘西古丈县“山村幼儿园”里开心游戏的孩子们


“九山半水半分田”,这是湘西中部小县城古丈的真实写照,宋祖英歌声里“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即从此地唱响全国。人们笑称这里“戴眼镜也难找到一块一亩平地”,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的国家级贫困县,免费的山村幼儿学前教育已经在各大偏远村寨开展了5年多时间,这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古丈县人民政府合作实施的“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试点。


这个项目,填补了古丈县山村幼儿学前教育的空白,也改变着这些山村幼儿的命运。


穷山村,建起免费幼儿园


深山里的春天总是来得迟一点。


在古丈县排茹村的山村幼儿园试点,一排养在矿泉水瓶里的桃花开得正艳,它们整齐地排在走廊的墙根处。石群秀说,这些桃花是家长们送孩子时带来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喜欢。幼教点设在排茹村闲置的小学的校舍里,一楼设教室和游戏室,二楼设孩子们的午睡室,基础的幼教设施均已配备。


桃花开得正好,古丈县排茹村的山村幼儿园里,石群秀带着孩子们在漂亮明亮的新教室里游戏


石群秀现在是排茹村幼教点的负责人,除她之外,这里还有另外两名志愿者幼师,均是从本村选拔,负责这里12名孩子的教育工作。2012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古丈首批启动的40个幼教点,排茹村就是其中之一。


排茹村是古丈县政协副主席向午平的家乡,他见证并经历过小村教育历史的变迁。“排茹人读书极为不易,没通公路之前,孩子求学都得翻越一重重厚实的大山,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的山路。排茹人也爱读书,七八十年代,一个星期两瓶酸菜支撑着学业,别人睡了,他们悄悄地拿出自己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看书,第二天脸是黑的鼻孔是黑的,眼睛却依然亮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排茹村在没通公路的情况下,终于集全村之力建成了本村的小学,那栋两层的砖房小楼成为当时村里最好的建筑。后来实行集中办学,孩子们大多都到几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就读,村小便闲置下来。


然而,规范的学前教育一直是排茹村的教育空白,同时也是古丈所有偏远山村的教育空白。直到2008年,30岁出头的石群秀从外地打工回来,眼看着3岁的儿子和村里的其他孩子没地方上幼儿园,于是开始了她在村里办幼儿园的日子。几张木课桌,一块小黑板,自家院子里搭上一个小木棚,排茹村的“幼儿园”就算建起来了。


几张木课桌,一块小黑板,“山村幼儿园计划”开展之前,石群秀在自家院子里搭的“幼儿园”里给孩子们上课


“那时没办法,经济条件差,孩子们有人帮忙带,家长们就已经很感谢了。”石群秀说。排茹村是古丈重要的茶叶产地,随着青壮年都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妇女、老人,然而这些人正是采茶的主力。“前头牵一个,后头背一个,哪里还有心思掐茶哦?”向午平回忆幼儿园没建之前的情景时说道。


最欣慰,孩子灿烂地笑


李兴昊今年3岁,不久前刚成为排茹村幼教点孩子们中的一员。他的爸爸外出打工,现在与妈妈、外婆生活在一起。兴昊妈妈说:“我和他爸文化程度都不高,希望儿子能读书读出头。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我们很放心,我也能腾出手脚干活采茶了。”


从2012年开始,山村幼儿园试点在古丈的各偏远山村遍地开花。据古丈县教体局局长唐勇介绍,目前古丈县山村幼儿园试点已经有70个,分布在6个镇56个村,占全县学前教育机构数的71.42%,基本实现了偏远山区全覆盖。山村幼儿园幼儿人数714人,有山村幼教志愿者70人,县学前幼儿入园率由2012年的44.1%上升到现在的85%左右,成效显著。


古丈县县委书记杨彦芳表示,和其他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古丈县的山村幼儿是幸运的,赶上了“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免费为山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早期教育的机会。


古丈县县委书记杨彦芳(左三)到“山村幼儿园”看望孩子们


试点推进五年多,最让杨彦芳欣慰的就是能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推进这个项目的最大意义。”


杨彦芳永远记得在幼教点开办之前,第一次陪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人员调研贫困山村幼教情况的情景。“那些小孩子一个个都扯着婆婆爷爷的衣角,躲在大人们身后,怕生,孤僻,不太爱卫生。”


后来再去幼教点看望孩子们,杨彦芳感受到了令人窝心的改变。孩子们都拥过来和她打招呼,会讲普通话,懂礼貌,讲卫生,还大大方方地为这些叔叔阿姨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古丈县毛坪村的龙婆婆也欣喜地看到孙子的改变,相比之前的爱哭闹、乱发脾气,孙子现在懂事多了,知道要尊敬长辈。龙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把两个孙子留给他带。“我不识文化,只能给孩子做个伴,哪会教他们?现在免费读幼儿园,还有老师教,我和他们爸妈都放心。”龙婆婆说道。


杨彦芳表示:“接受了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更加阳光和开朗,他们和同龄的小伙伴、和理解他们的老师在一起,要比只和婆婆爷爷生活在一起快乐得多,这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


可持续性的“古丈经验”


古丈县毛坪村的幼教点是一个比较大的教学点,分大班和小班,幼儿总数共计二十余人,分别由两名年轻的志愿者幼师负责。


张菁是小班的志愿者幼师,是志愿者里少有的本科毕业生。另一位大班的志愿者幼师叫石承香,幼教专业毕业,毛坪的邻村翁草人,之前在镇幼儿园工作,这个项目启动后,便辞职来到这里。


张菁今年28岁,来自教育世家,对教育事业有特别的情怀。她家住在古丈县城,每天坐城乡公交上下班。由于志愿者没有编制,也不属于代课老师,每月发放的生活补贴不高,张菁交往几年的男朋友也因为女方工作不稳定和她分手了。


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毛学军(右二)一行到古丈山村幼儿园调研,湘西州政协副主席向顶天(左一)介绍相关情况


“志愿者幼师的流动性很大,因为村里很偏远,待遇也不高,很难留住老师。”湘西州政协副主席向顶天关注这个项目多年,2012年项目刚启动时,他是时任古丈县委书记,也参与并见证了项目的启动。


当年,让向顶天发愁的除了“留不住人”,还有“拿不出钱”。“当时基金会和古丈县委政府达成的协议是,基金会对幼教点的资金投入是3年,之后将转为管理和经验传授。”对于一个国贫县来说,如果一年多出200多万元的支出,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这些压力,都被古丈县当局转化成推动山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动力。从因此制宜选拔、培训幼教志愿者,到不断完善幼教点硬件设施;从“山村幼儿园营养计划”到入园建档立卡户幼儿每个学期的千元补助;从争取基金会对县幼教试点延续协议之外两年的资金投入,到古丈县当局去年最终“勒紧裤带”拍板将山村幼儿园发展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也就是说,在基金会停止资金投入后,古丈县政府将全面“接盘”。


5年来,幼教点除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古丈县人民政府的投入外,还有各大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帮扶。这种早教模式投入低、产出高,每个儿童每年的教育成本仅为400至550元,社会效益显著。


2016年5月,湘西自治州公开发文,在全州内广泛推行古丈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湘西边远农村建设400所以上山村幼儿园,基本实现山村幼儿园全覆盖的目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一行前往古丈老司岩村调研,基金会成员和孩子们在一起


“山村幼儿园计划”在古丈推行的五年,是古丈贫困山村幼儿学前教育由无到有的五年,也是贫困山区幼儿早期发展有效模式和途径探索的五年。如今,湘西自治州开始全面推行“古丈经验”,那么全省、全国,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