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展援助合作
一、 项目介绍
2018年4月,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对外的援助与发展合作,尽管中国长期以来也接受其他国家的援助。这种受援国和援助国的双重身份,使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一开始就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国际援助与合作体系在理念、方式、政策以及制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合作。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影响力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上的投入和影响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新发展银行(NDB)后,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有了新的平台,影响进一步扩大。但是,过去中国对外的发展援助与合作体系是高度分散的,援助与合作的职能、资金、资源、项目由20余家不同的政府部委和机构承担,这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CIDCA的成立,反映出中国加强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统筹协调的制度努力。
中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体系中角色在发生转变,如何适应国际社会的新期待,如何与国际社会在这些议题上保持密切、高效的沟通,如何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以及如何以更高标准的规范来指导其未来国际合作的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以及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尽管进步显著,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当前还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的体系不健全和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也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发展援助与合作需求。主要表现为,官方机构类型不够多样,专业化水平和机构能力不足,机构主体功能定位不明或者一些关键功能缺失,机构之间缺乏高效的协调机制;在对外援助与发展合作中,缺乏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
第二,与既有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体系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存在挑战,不利于中国参与全球发展援助与合作的治理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中国作为受援国的角色在淡化,作为援助国和发展合作伙伴的身份在强化,对既有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不无挑战。机遇表现为,已有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资源可以更多投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许多独特的经验以及资金、技术资源可以帮助全球层面提高总体的援助与合作投入,推动联合国2030发展目标的实现。挑战表现为,尽管中国也是世界银行、IMF、ADB、UNDP等多边和区域合作组织的成员,但是过去在其中的影响相对有限。中国一直也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DAC的成员,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下的国际合作体系也很难增加更多的空间让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各方在理念、方法、标准、规范以及协调机制上存在多重冲突的可能,国际上对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和挑战感到不安,这也削弱了双方的互信与合作。
第三,缺乏一个关于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的知识共同体,存在巨大的知识缺口,不能持续地为提升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提供知识和专业人才的支持。目前,中国国内仅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国际发展合作专业,多数从事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研究的学者,只是通过不稳定的项目零星地开展相关研究,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国际上已有的经验教训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只是零星地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
第四,中国社会公众对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缺乏必要的认知,这也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计划的实施。中国本身还是一个上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国内也有大量紧迫的发展需求需要满足。在此情况下,由于公众普遍对发展援助与合作的作用、影响、意义缺乏了解,政府和社会的沟通不足或缺乏有效性,也会导致对援助政策的不理解和反对。此外,由于公众的认知不足,也难以有效地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或者对已有的国际发展合作政策和计划进行有效地监督。
本课题将在一个综合的发展援助与合作框架下开展研究。这一框架将包含多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政府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关键的利益相关方,覆盖赠款、发展金融和技术合作三大领域,同时结合援助国/机构和受援国/机构的视角。通过系统总结国际和中国在援助与发展合作上的经验和教训,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前述四大挑战提出系统的政策建议。
二、 实施情况
公示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成功完成第二期研究团队组建 举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第二期)专题研讨会”,邀请十余名国内领先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参与,委托课题研究报告 完成了三轮翻译校对工作,最终形成了《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超越历史困局》总报告集,并于2023年底在京出版,受到“学习强国”等报道。
公示期: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成功克服了与境外专家学者线上沟通交流和疫情阻隔的障碍,完成了三轮翻译校对工作,最终形成了《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超越历史困局》总报告,以及《变局中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研究报告书的会议版本,并在2022年12月的“推动整合的全球发展合作体系”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课题分享暨研讨会上,正式推出。报告集收录的有关篇目包括:William M. Fonta《私营部门在国际发展中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双边援助》,Peter Taylor《国际发展援助规范》,Elias T. Ayuk《受援国层面的发展援助管理:加纳、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塞内加尔案例研究》,Alemayehu Geda《全球创新发展融资架构:对中国-最不发达国家创新发展融资架构的启示》,Gu Jing《“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基础设施发展合作》,Evan Due《官方发展援助、双边援助者和国际发展合作》,Olu Ajakaiye《国际发展合作多变格局下的技术合作:可供CIDCA汲取的技术合作成效经验》,Colin Kirk《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项目》,Sarah Cook《21世纪的多边发展机构:演进、挑战与展望》,Anthea Mulakala《受援国的援助发展融资管理及其对中国发展合作的启示 柬埔寨和尼泊尔案例研究》,Keith Nurth《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融资》。
公示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准备“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相关研究资料,对国内外现有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初步文献综述和背景研究 组建第一期课题研究团队 举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第一期)专题研讨会”,邀请十余名国际领先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参与,委托课题研究报告 召开课题报告提纲讨论会,完成工作分工 同时对课题报告的初稿进行讨论 反馈课题报告修改意见 形成课题中间成果,召开研讨会 完成第一阶段报告终稿,启动中英双语翻译工作,同步进行校对和勘误工作。